技術文章
當前位置:首頁
技術文章
18
在分子生物學的實驗室里,限制性核酸內切酶(簡稱“限制酶”)是切割DNA的“分子剪刀”,而它們的名字并非隨意組合,而是遵循著一套嚴謹的命名原則。這套原則由分子生物學家漢密爾頓?史密斯(HamiltonO.Smith)等人提出,既包含了酶的來源信息,又簡潔易記,堪稱限制酶的“身份編碼規則”。一、命名核心:從來源出發的“四級編碼”限制酶的命名通常由4個部分組成,依次對應其來源的屬名、種名、菌株名和發現順序,每一部分都有明確的規則:第一部分:屬名的首字母(大寫)取自微生物的屬名(ge...
查看更多18
無論是聚酯產業鏈核心原料精對苯二甲酸(PTA),還是制藥行業的脂質體或蛋白制劑,顆粒粒度分布直接決定產品性能。但PTA粉末等疏水性顆粒經常具有易漂浮、團聚從而導致檢測失真,成為跨行業痛點。本文將深度解析激光粒度儀的激光衍射技術如何通過創新方案,同步攻克化工與制藥領域的精準檢測難題!Part1漂浮粉末檢測困境:傳統方法的失效1、化工領域:PTA漂浮痛點??表面張力大:PTA粉末接觸水相后漂浮水面,無法進入光學測量區。??國標嚴苛:《SH/T1612.8-2005》要求:重復性:...
查看更多18
做生物學實驗時,微量樣品的處理一直是咱們實驗人員的心頭大事。想得到精準結果,不光得用高靈敏度試劑,還得配更高精度的檢測儀器。但前期處理里,樣品損失怎么控制?比如用酶抑制劑減少降解,或者選低吸附的實驗耗材,這些都直接影響實驗效果。NEST新出的低吸附吸頭就挺實用,既能少浪費酶和抗體,讓實驗結果更準,轉移珍貴樣品時,還能大大減少損耗。那低吸附吸頭到底是啥?說白了就是專門為高精度移液設計的耗材,能明顯減少蛋白質、核酸、酶這些生物分子在吸頭內壁的吸附。傳統吸頭總因為吸附導致樣品損失,...
查看更多13
DNA限制性內切酶(簡稱限制酶)是一類能識別并切割雙鏈DNA特定核苷酸序列的酶,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、分子標記、基因編輯等分子生物學實驗中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限制酶及其主要用途:一、常見的限制性內切酶及特性1.EcoRI識別序列:5'-GAATTC-3'(切割后產生5'粘性末端:-G和AATTC-)來源:大腸桿菌(EscherichiacoliRY13)用途:基因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,用于切割載體和目的基因,產生互補粘性末端以便連接。構建基因組文庫或cDNA文庫時的酶切處理。2.H...
查看更多11
Solentim生態系統由3個核心儀器組成,分別為VIPS®PRO單細胞鋪板及成像儀,CellMetric®X單克隆成像驗證儀以及ICON™高通量單克隆表征分析儀,并通過STUDIUS數據管理分析平臺進行統一操控,進行自動克隆排序,輸出符合申報的單克隆報告等。VIPSPRO提供專有的人工智能驅動的單細胞識別技術,可在鋪板時準確檢測出入孔的單個細胞,在獲得高效鋪板結果的同時,提供鋪板率數據,輔助Day0確定單克隆孔,與Day0整孔成像數據形成雙鎖證據...
查看更多